物联网如何在电子科技中推动可持续发展_jinnianhui金年会
发布时间:2024-09-08 20:17:37

在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俄乌冲突等因素叠加影响下物联网如何在电子科技中推动可持续发展,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成为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

一、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时代背景

全球经济格局深刻改变,产业链全球化出现转折。当前,产业链供应链在各种非经济因素冲击下脆弱性增强,全球化配置正转向多元化、区域化、分散化、阵营化配置。一方面,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引发世界经济逆全球化浪潮;另一方面,疫情冲击下产业链供应链频繁断裂,很多国家重新审视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问题,开始健全本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链条重塑。

科技创新成为战略博弈主战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是关键内容。在产业链全球分工体系下,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凭借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能力成为产业链链主,掌握产业链供应链治理权,控制产业链供应的核心技术、主要资源和广阔市场。物联网如何在电子科技中推动可持续发展我国长期以中低端产品参与其中,形成对外部市场和外部技术的依赖,导致芯片、工业软件等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问题凸显。中国制造业企业参与复杂产品的竞争,必须有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支持。

物联网如何在电子科技中推动可持续发展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畅通成为重要基础jinnianhui金年会。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形成畅通的经济循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在于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产业链供应链需要通过产业分工、空间联动来推进各类生产要素的跨区域协同配置,各种要素组合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疏通“堵”点,联结“断”点,从而促进经济循环畅通。

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包含三层内容物联网如何在电子科技中推动可持续发展:产业链现代化、供应链现代化、产业链与供应链高水平协同。产业链现代化意味着产业基础能力、产业链控制能力、产业链治理能力的提升和产业分工协作效率的提高。供应链现代化包含创新能力和流通效率的提升、产业协同水平和配置资源能力的提高。产业链与供应链高水平协同,则要在产业链现代化和供应链现代化的进程中,围绕共同的价值实现形成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协同协作的产业生态系统,其中,现代供应链以新技术和新模式为产业链跨部门、跨区域协作提供时序高效的微观机制,帮助塑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链,现代产业链则通过跨区域的分工体系、技术能力、行业规则和标准等治理机制保障供应链高效运行。

三、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策略

物联网如何在电子科技中推动可持续发展

科技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对关键环节、核心技术的控制力是衡量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最重要的标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系统推进应用性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围绕重点领域中技术差距较大、对外依存度高、产业发展急需的“五基”技术,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开展融通创新,增强关键核心技术的自给能力。提升科技服务水平,缩短创新周期,提高创新效率。

集群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整体性优势。产业集群是产业链供应链的主要组织形式,应按照市场机制进行跨区域配置资源和分工协作。在现有产业集群基础上,以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推动优势产业集群跨区域协作,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强化制造业与服务业、相近相关产业间协作,推动技术协作、市场联动,共建产业链条。在政府引导下,形成“链主”企业主导产业生态、产业园区精准服务的产业链发展新格局。聚焦强链补链延链优链需求,培育“专精特新”等功能型企业梯队。

市场引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空间。市场实现是产业链供应链得以价值实现的根本。积极发起、融入、提升、引导国内大循环和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小循环,引导“两头在外”型企业面向国内市场进行本土化创新。加强以需求牵引带动供给提升,加大国产替代创新产品的推广力度。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外资利用质量,引导、支持外资企业高端制造和研发设计等关键环节留下来、融进去。

数字畅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水平。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的决策优化、敏捷化和协同化。加快产业链供应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网络与实体经济各领域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加快高端制造、基础产品制造、仓储运输等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供应链效率和灵活性。加快产业链供应链标准化、模块化建设与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相结合,增加柔性生产能力。

制度护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适应性发展能力。市场制度、行业规则和标准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的成本和适应能力。强化区域协调机制。着力破除行政区划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分割,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统一市场规则,形成畅通的区域产业空间体系,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跨区域高效配置。构建跨地区、跨部门产业链、产业集群协调机制。持续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继续优化市场准入,促进市场机会公开公平,推动各类企业围绕产业链供应链优化配置。

(作者系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研究员)